依托5G、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等技术与传统矿山融合,致力于提供砂石矿山智能化建设方案,如三维地质孪生模型、越界开采预警、智能调度、视频监控、实时监测、人员定位、智能配矿、无人装车称重、远程控制以及手机app等系统软件研发,践行矿山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无人”发展。
关于印发《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》的通知
标题: | 关于印发《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》的通知 | ||
---|---|---|---|
发布机关: |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、安徽省自然资源厅、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| ||
发文字号: | 皖政办〔2024〕87号 | 成文时间: | 2024年9月18日 |
适用范围: | 省内大中小型非煤露天开采矿山以及大中小型地下矿山。 | ||
总体框架: | 智能矿山建设基本架构主要分感知执行层、网络传输层、数字平台层、应用开发层、运营展示层5层。 感知执行层:摄像头、定位装置、控制/执行设备、传感器、其他设备等组成,负责实现各子系统数据的感知与采集,同时对执行设备下发控制指令。 网络传输层:WiFi网络、4G/5G/WiFi6/专线、有线接入等组成,负责信息和数据的双向传送。 数字平台层:大数据、视频、AI、loT、GIS、融合通信。实现各种多源异构感知数据的接入,向上为智能矿山应用层的开发提供服务和工具。 应用开发层:地质资源、测量管理、采矿设计、智能穿孔、智能爆破、智能铲装、智能运输、边坡监测、智能监控、安全双体系、智能选厂、智慧管理等涉及矿山生产、安全、经营管理、决策分析各环节的各类操作软件及工具。 运营展示层:移动端、PC端、综合展示大屏等功能,方便指挥和管理人员远程操控、精准调度。 | ||
技术功能: | 1、基础设施:通讯系统设施(有线、无线环网);数据中心与服务(数据存储及机房)。 2、地质资源管理:地质资料数字化;地质管理一体化;三维地质建模;资源储量估算评价与动态管理;水文地质监测。 3、测量管理:测量信息采集;测量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;测量三维模型构建。 4、采矿智能设计系统:构建设计模型;中长期计划、短期计划、露天爆破设计;智能配矿系统开发与建设;根据矿体、品位模型等数据进行计划编制 5、智能穿孔系统:穿孔设计、信息采集;全局监控、自动化、远程遥控控制;生产任务管理。 6、智能爆破系统:智能化爆破设计;爆破信息化管理系统; 7、智能铲装系统:铲装设备自动化改造(远程遥控、精准作业、异常警告);智能化软件系统开发。 8、智能运输系统:卡车运输系统(精准定位、无人驾驶;带式运输系统(远程自动化控制)。 9、选矿自动化智能化系统:破碎过程智能化操作控制;磨矿分级过程智能化操作控制;选别过程智能化操作控制;浓缩脱水过程智能化操作控制。 10、智慧应急管理系统:隐蔽致灾因素普查、灾害治理;安全监测预警系统(边坡监测、视频监控、人员定位);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;矿用安全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。 11、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:实现矿山生产、安全、设备、管理等综合管控。 | ||
技术要求: | 这里只介绍露天矿山,地下矿山可在下面链接查看原文或下载相关文件了解。 大型露天矿山:2~4年的技术及装备改造提升,实现装备机械化、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、数字化,在系统化、平台化方面,能够系统集成,各子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兼容。建设内容包含以上所有技术功能特性。 中型露天矿山:2~3年的技术及装备改造提升,应实现装备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、数字化,多个子系统的智能化。建设内容没有涉及三维地质建模、测量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、测量三维模型构建、构建设计模型、全局监控、自动化、远程遥控控制建设要求,可以根据需要选建穿孔设计、信息采集、生产任务管理、铲装设备自动化改造(远程遥控、精准作业、异常警告)、智能化软件系统开发、卡车运输系统(精准定位)、带式运输系统(远程自动化控制)。 小型露天矿山:1~2年的技术及装备改造提升,应实现装备机械化和部分生产环节管理信息化,单一子系统的智能化。建设内容没有涉及三维地质建模;资源储量估算评价与动态管理;水文地质监测;测量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;测量三维模型构建;构建设计模型;智能配矿系统开发与建设;全局监控、自动化、远程遥控控制;智能爆破系统;选矿自动化智能化系统;隐蔽致灾因素普查、灾害治理。根据建设需要,可选铲装设备自动化改造(远程遥控、精准作业、异常警告);卡车运输系统(精准定位);安全监测预警系统(边坡监测、视频监控、人员定位);双重预防信息化系统。 | ||
原文详情: |